bbbbbbbb
13歲出養美國 少女圓夢有個家
中時電子報作者洪榮志╱台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5:50
推薦
中國時報【洪榮志╱台南報導】
「我好想有個家!」就讀國中一年級的13歲少女小果,自幼因親人過世,6歲起就被保護、安置,但一直想要有個家。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歷經2年媒合,終於替小果找到美國的收養家庭,3日養父母專程來台與小果相見歡,締造善牧最高齡的出養紀錄。
善牧台南嬰兒之家表示,小果因父母雙亡,6歲就被安置在私立台南仁愛之家育幼所;原本小果並不適應育幼所的生活,但在社工、保育員不斷輔導、照顧下,終於放開心胸,還會照顧比她小的孩子。
由於小果一直想要有個家,2年前市府委託善牧替小果尋找永恆的收養家庭,但在國內與國外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收養家庭,原本社工們已打算替小果規畫中長期的安置計畫,沒想到住在美國喬治亞洲的Land夫妻願意收養小果,開啟出養的契機。
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指出,L線上英文學習and夫妻因在美國長期認養孩子,近年來萌生收養的想法,加上夫妻倆對台灣文化很有興趣,最後決定收養小果。
小果一開始並不想去,但養母為了她特地學中文,並從今年2月起經常與小果視訊,表達關懷,也讓小果了解美國的生活情況,她才答應與養父母到美國去。
昨天Land夫妻越洋來到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接小果,小果一開始還有點緊張害羞,但是當收養爸媽拿出彼此最喜歡玩的UNO牌後,第一次見面的尷尬便逐漸消失。
Land太太說,她很喜歡小孩,第一次與先生看到小果時,就覺得她長得很可愛線上英文學習,很喜歡她,雖然彼此仍有語言溝通的問題,但在決定收養小果後,她開始去上線上英文學習中文課,現在已可以用一點簡單的中文句子溝通。
昨天結束收養交接程序後,喜歡運動的Land夫妻還與小果一起返回台南仁愛之家育幼所,除了看看小果以前居住的地方,還陪小果與院生一起打籃球。由於已經住了7年,大家的感情都很好,如今要離開了,仁愛之家除替小果舉辦惜別會外,大小朋友們也相互擁抱表達不捨,祝福小果一帆風順。學童下田插秧 體會粒粒皆辛苦
中時電子報作者黎薇╱苗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5:50
小小農夫青少年水稻生產體驗,3日邀請信義國小200多名學童一起彎腰插秧,體驗早期農夫插秧的辛苦。(黎薇攝)
小小農夫青少年水稻生產體驗,3日邀請信義國小200多名學童一起彎腰插秧,體驗早期農夫線上英文學習插秧的辛苦。(黎薇攝)
中國時報【黎薇╱苗栗報導】
農糧署北區分署在各縣市推動深度米食推廣教育,頭份鎮農會結合鎮內信義國小學童辦理種稻體驗,3日上午縣長徐耀昌和學童一起挽起衣袖、捲起褲管,下田插秧,體驗早期農人的辛勞,也體會粒粒皆辛苦的真諦。
近年來國人飲食追求西式速食,白米消費量逐年下降,為讓學童從小養成以米飯為主食的習慣,農糧署北區分署與各縣市合作辦理種稻體驗、稻田彩繪、米食教作、稻草編織等稻米文化活動。
頭份鎮農會與信義國小合作,從6月將水稻生長過程融入教學,讓學生透過親自播種、育苗、插秧、施肥、收割、碾米等歷程,除知識學習,也體驗農民辛勤。
插秧前依傳統習俗進行開工祈福儀式,在田間擺設牲果,祈求風調雨順、五穀豐收,200多名學童在農會人員指導下,依深耕淺種方式,把1個月前播育的秧苗,小心翼翼地植線上英文學習入水田。
不少學童首次插秧,光腳踩入農田時,不禁抱怨「泥巴軟軟的,好難走!」小三生吳克謙興奮的說,第1次手工插秧很好玩,但一直彎著腰插秧很辛苦,沒幾分鐘就腰酸了。
農會家政班媽媽同時也在場邊準備漉湯粢等客家米食,重現早期農夫在田間吃點心充飢的滋味。頭份鎮農會總幹事陳貴生表示,藉由體驗傳統種稻的過程,期盼讓學童懂得惜福感恩,養成吃米飯的習慣,增加國內糧食自給率。穿越2000年 用沙畫看國寶玉
中時電子報作者葉書宏╱新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5:50
中和區公所3日起在一樓中庭展出「史前玉、陶器、香蕉絲特展」,活動首日特地安排「沙畫DIY」活動。(葉書宏攝)
中和區公所3日起在一樓中庭展出「史前玉、陶器、香蕉絲特展」,活動首日特地安排「沙畫DIY」活動。(葉書宏攝)
中國時報【葉書宏╱新北報導】
中和區公所3日起在1樓中庭展出「史前玉、陶器、香蕉絲特展」,活動首日安排「沙畫DIY」親子活動,讓孩童們透過沙畫了解台灣國寶玉,開展首日即吸引數百人到場參觀。學生吳聲隆說,「第一次製作沙畫,雖然不太了解台灣玉,但覺得很有趣!」
中和區公所與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、十三行博物館合作,昨起在1樓中庭展出「史前玉、陶器、香蕉絲特展」,讓民眾不僅來區公所洽公,還可體驗史前人類的工藝美學。
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劉世龍說,展出的史前玉器為台東卑南遺址出土複製品,其中「人獸形玉玦」、「玉管」、「喇叭形玉環」已獲得文化部審查通過為「國寶」,擁有2000多年歷史。
中和區公所特地在開展首日上午、下午各提供30名親子免費體驗沙畫DIY樂趣,畫作內容以史前玉器為主,除了聽取專業人員解說台灣玉由來,透過沙畫教學,讓參加的孩童對於史前玉器有更進一步的了解。
中和國小六年級學生吳聲隆說,與雙胞胎姊姊一起報名參加,第一次製作沙畫,感覺很有趣!藉由展覽才了解台灣玉擁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,還只產於「花蓮」,這樣的活動比教科書還要活潑,令人記憶深刻。